首页 > 行业资讯 > >正文

“一定要轻放,别弄坏了桃皮。”“这棵树上的黄桃真大,来拍个照。”……7月27日,东港区三庄镇战家沟村的黄桃基地里繁忙又热闹,采摘、分装、装车运输,一筐筐新鲜黄桃从这里发出,销往青州、莒南的生产厂家。

“天气热,开工早,早上五六点钟开始,150多名工人昨天一天摘了130吨左右。”日照坤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厉复强告诉记者,今年气温低,黄桃采摘较往年晚了10多天,从7月20日开始,基地才陆续采摘,大约要持续到8月中旬。


【资料图】

黄桃是三庄镇的特色农产业,既充实了群众的“钱袋子”,又丰富了市民的“果盘子”。目前,该镇的黄桃种植区域面积达到8000亩,是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“金名片”。

与黄桃结缘,要从该镇的战家沟村说起。战家沟村以丘陵地为主,村民世代耕种的农作物产量低、收益低,大量的外出务工造成了土地闲置,撂荒地日益增多。
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如何“啃”下撂荒地,“耕”出致富田?2016年,战家沟村迎来发展转机。

东港区供销合作社与战家沟村结为帮扶共建单位,派出专职工作人员来到村庄,同日照坤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起,为战家沟村擘画未来的发展蓝图。

“刚来时,村里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,村集体、村民收入都很微薄。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,我们决定通过‘合作发展、产业帮扶’的方式发展黄桃产业。”东港区供销合作社专职工作人员李业荣说。

思路一变天地宽。在三庄镇党委、政府的指导下,战家沟村将土地“组织起来”,成立土地合作社,号召村民积极流转土地,将土地连小片成大片,破解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。

土地盘活了,545户村民加入土地合作社,流转土地2760亩,但是发展产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,钱从哪里来?

经村“两委”研究商讨后,再辟新径———将周边的村庄一起拉到产业发展的“大盘子”里,打破单个村庄发展壁垒,凝聚党支部力量,融合发展、共同致富。

就这样,从一个村的“独角戏”到11个村的“大合唱”,黄桃产业奏响了“致富曲”。

战家沟村与各村党支部联合,通过召开党员会、村民代表会等形式,细算经济账、社会账、生态账,动员在外及留村能人积极参与黄桃产业发展。其中,广发黄桃产业合作社组建时有207人报名参与,出资额420余万元。

建起了桃园,村“两委”又牵头成立劳务合作社,将村内闲置劳动力吸纳起来统一培训、管理,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

“地尽其力、财尽其用、人尽其能”,连片的土地上栽满了桃树,三庄镇黄桃产业发展迎来曙光。然而,黄桃产业既要有发展前景,又有市场“钱景”,就得走标准化、市场化、品牌化的路子。

东港区供销合作社聘请专业人员,免费为种植户测土配肥,并进行统管、统防、统治,不让一个种植户“掉队”。同时,通过技术服务指导、外出学习等方式,“手把手”做给农民看、领着农民干。

如今,黄桃基地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“山东省无公害产品产地”,种植的“黄金冠”黄桃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“无公害农产品”。

“桃子甜了,我们心里就甜了。”绿树红果上寄托着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希望。据不完全统计,三庄镇今年黄桃产量3万多吨,价格比去年同期每公斤增长4至6角钱,市场销路广,供不应求。

以桃为媒,“黄桃+”产业路也越走越宽。桃瓣、桃干、罐头等优质产品应运而生,并远销海内外,品牌效应逐步显现。

桃花灼灼时节,漫山遍野的桃花怒放,绘就出“山青花欲燃”的诗意美景。从2018年开始,三庄镇一年一度的桃花节,已成为市民游客赏花的不二之选。“赏花、采摘、美食、乡村游”,深挖“桃经济”,东港区三庄镇走出了农旅融合的新路子。

一颗桃撬动一方经济,三庄镇正从不断发展壮大的桃产业中尝到“蜜”滋味,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,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。(姚彩虹 李扬)

上一篇 下一篇
x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