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开栏语:“东西两座塔,南北一条街”这是泉州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,其中,“南北一条街”说的便是中山路。2023年,中山路迎来“百年诞辰”,历史在这里沉淀,故事仍在延续,一点一滴,化作泉州人的共同记忆。鲤城微事开设“百年中山路.千年刺桐城”专栏,为您讲述中山路的故事。
“看侨光,吃远芳”,曾是属于老泉州人的潮流生活,侨光电影院早已远去,远芳饭店也成为历史,唯有热腾腾的远芳小笼包仍在慰藉一代又一代泉州人。
走进“远芳小笼包”店内,几张木制折叠桌,若干塑料方椅,顶上飞速旋转的大风扇略显陈旧,厨房内阿姨们忙碌着,飞快地包着小笼包。尽管店内仅售卖“老三样”——小笼包、牛肉羹、水丸汤,却挡不住络绎不绝的食客们。
静静等待一会儿,“老三样”被端上桌,牛肉羹和水丸汤还冒着热气,十个圆滚滚的小笼包拥挤在一屉蒸笼里,香味扑鼻而来。小笼包的内馅为猪肉、马蹄、香葱,整颗塞进嘴里,便能感受到皮软韧饱满、馅脆感十足,若蘸上蒜蓉酱、糖、辣椒酱等调配而成的秘制蘸酱,口感更加丰富,吃完一笼仍未过瘾。
这一味中山路美食“诞生”竟已有30年了。故事要从1991年说起,彼时远芳饭店关闭,饭店员工吴侬慧和林万里另谋出路,合开了一家新店。有一次,两人无意间在电视里看到上海小笼包,一个大胆的想法冒出来:制作一款属于泉州人自己的小笼包。
经过数次实验和改良,这款小笼包终于诞生了,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。“从一个小服务员到面点师,远芳饭店可以说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,所以,我就把店名定为‘远芳小笼包’。”在吴侬慧的苦心经营下,远芳小笼包成了一代泉州人的味觉记忆。2021年,吴侬慧的儿子黄先生正式接手经营“远芳小笼包”,传承了这份泉州味道。
今年44岁的黄先生说,每次走进老店都会有一种时光停止的感觉,思绪总会回到跟着母亲学习制作小笼包的时候。黄先生从大一那年开始“跟班”母亲,从面团的发酵程度、面皮的大小、小笼包的蒸煮时间,再到食材搭配的比例、酱汁调配的比例,每一个和小笼包制作有关的细节,母亲都手把手地传授给黄先生。
“远芳的手工制作一定不能丢!”母亲的这句话,黄先生一直铭记在心,直到如今,老店和分店每天卖出的几千个小笼包全部都是手工擀制,丝毫不敢怠慢,“我们也考虑过使用机器制作代替人工制作,但做出来的味道有些不同。我们手工制作比较慢一些,但没有关系,一切都是希望尽量保留最初的味道。”黄先生说道。
除了手工擀制面皮外,老店仍沿用传统的煤炉,“虽然现在使用煤气或液化气会更加方便,但是用煤炉蒸出来的小笼包会有一股独特的味道,类似一种柴火味,不少老食客都很喜欢这种口感。”黄先生说,烧蜂窝煤需要保持空气流通,如果店内安装了空调就得将用餐区和厨房隔绝起来,担心会产生安全问题,这也是老店一直未安装空调的原因。
如今,古城旅游愈发火热,不少游客慕名而来,想要品尝下这份“古早味”。目前,“远芳小笼包”共开设了5家分店,为了让游客朋友们品尝到更多泉州美食,分店增加了肉粽、牛肉面、甜汤等小吃,但是老店仍旧只售卖“老三样”。“有不少游客吃完询问能否外带生食,我们现在也在研发半熟食,希望能让更多人在家也能品尝到远芳小笼包。”黄先生说道。(吴秋瑜实习:杜林臻文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