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谚有云:“倒了高家堰,淮扬不见面。”意思是高家堰如果决口,淮扬两地都要被淹没,高家堰因此有“水上长城”之说,可见高家堰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地位。日前,记者走进淮阴区高家堰镇高堰村,近距离探访高家堰的重要性。
从市区出发,沿二河西堤一路驱车南行,40分钟左右就来到了高堰村。左边二河波光粼粼,河岸绿树成荫;右边高堰村古色古香,人民安居乐业,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古代把挡水的堤坝叫做堰。高家堰史称捍淮堰,东汉建安年间,陈登筑造高家堰以束淮水。唐代在此基础上接着筑造唐堰。到了南宋,黄河南侵,淮河行洪受阻,高家堰不断扩建延伸。明代的时候实行“蓄清刷黄济运”策略,大修高家堰,改土堰为石工墙。
行走在高堰村,治水元素随处可见。清康熙年间铸造的镇水铁牛憨态可掬,昂首屈膝俯卧在铁板底座上,肩部有铭文:“维金克木蛟龙藏,维土制水龟蛇降。铸犀作镇奠淮扬,永除昏垫报吾皇。”表达了借助铁牛安定水患的美好愿景。除了镇水铁牛外,高家堰还有乾隆御碑、石工墙等文化遗产,并流传着“九牛二虎一只鸡”等治水故事。
值得一提的是,晚清的言情武侠小说《儿女英雄传》以高家堰为引子,讲述了一段因治水而产生的精彩武侠爱情故事。
后来,以这部小说为题材,拍摄了电影《侠女十三妹》、电视剧《儿女英雄传》。
如今,在高堰村,你能在牛牛乐园、马术俱乐部等处做农家菜、骑马、露营,感受生态宜居的美好和舌尖上的美味。
小贴士
高堰村紧邻二河,良好的水质孕育了丰富的水产,鱼虾等土特产是高堰村的特色。宽阔干净的街道两边有序排布着大排档,夏日里,吹着河风、吃着龙虾和烧烤,十分惬意。
■融媒体记者 何 渊 张 祥
刘志钧 陈大铭
通 讯 员 高 勇 章熙媛